适应融媒体发展的“三线通联、双向融合、一专多能”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成果总结报告
对接产业,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果针对单一能力结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胜任融媒体产业发展要求、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实现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坚持全媒型、融合型媒体人才培养理念,适应融媒体产业发展要求,依托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构建和实践了“三线通联、双向融合、一专多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前瞻性探索了融媒体产业新业态转型发展亟需的新型复合人才专业能力构成;搭建多个产教融合平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激发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达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双赢;形成高职卓越融媒体人才培养路径。育人成效显著,在全国乃至国际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成果背景与基础
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传媒产业迎来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融合发展的新时代。针对单一能力结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胜任融媒体发展对能力结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2012年9月,依托《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开启传媒专业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研究。形成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建设规划、课程标准、实训大纲等系列成果。随后在广东省高职院校中,第一个开设了新媒体传播专业方向,并率先提出“三线通联”专业能力构成,引入大型媒体企业或政府机关大型项目,构建校企双向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展开了传媒专业新型复合人才培养实践。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融合发展人才。2016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的意见》,也提出了“加强全媒型、融合型、专家型媒体人才培训”的任务。这些文件的出台,指明了进一步探索大方向。
2016年4月,《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与编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这个成果奖基础上,2016年6月,结合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教职成〔2015〕10号)要求,修订形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标志着本成果正式形成。近5年实践,通过与广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广州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主办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与市公安局、市禁毒委员会合作开发建设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等,进一步强化学校(专业)、行业龙头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享共管,优势互补整合资源,逐步建成集人才培养改革、专业品牌打造、专业课程开发、双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教学、项目研究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成果主要内容
(一)构建“三线通联”的复合型专业能力,创新核心技能交融整合的培养目标。
针对传媒产业发展媒介智能化、传播大众化、内容精品化、服务个性化、行业跨界化等特点,要求传媒人才能力结构复合化,既有一技之长还要多才多艺的要求,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典型岗位定位,在传统单一专业能力结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跨界融合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三线通联”的复合型专业能力模型,其中“通联”是关键。
“三线”指:新闻采写与文案策划能力培养线、平面设计能力培养线、视频制作能力培养线。“通联”强调和重视学生跨界融合能力发展,将文案策划、平面设计和视频制作等三大技能模块交融整合,既熟练掌握传统新闻采写、编评等基本能力,又具备图片、视频编辑处理能力;既擅长融合产品多形式内容生产,又精通各种介质融合分发,有效解决融媒体产业发展对人才技术技能的需求。
实现通联的逻辑是:每条线单一技能纵向梯级提升进程中实现三线贯通。实现通联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利用项目制的无缝衔接,精准拆分整合大型项目,横向分解导入三线中的平行课程中融通完成,最后形成纵向三线梯进式贯通,横向三线相互融通的三线通联模式。
(二)建立双向融合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校企合作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关键。成果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指导,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推进校企互通互助互融,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要素转化为专业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了专业教育要素转化为企业生产力,保障各方正当利益诉求的实现,保障校企合作长效稳定。
1. 建设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推进合作方资源要素
相互转化。与广电传媒集团合作,创办了广东省第一家传媒类产业学院——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开展七个方面合作:一是联合培养广电传媒订单班;二是“以能定课”原则共同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三是合力构建“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制教学模式;四是共建广电传媒集团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中心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新媒体创意产学研基地等校中厂、厂中校;五是共同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广州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集团等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占比50%以上;六是发起组建全国职业教育新媒体专业联盟,举办面向海内外的高层次传媒学术论坛、新媒体峰会,扩大和提升合作双方的品牌影响;七是合作开发策划品牌节目,以及联合承接制作第三方委托的微电影、短视频、企业宣传片等项目。
2.主办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推进合作方资源要素相互转化。2018年开始,与广州广电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共收到海内外影视爱好者、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院校学生作品近600部,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以城市影像大赛为平台开展五个方面合作 :一是将影像大赛参赛作品制作全面融入视频制作类课程教学;二是依托E.WORKER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全程执行影像大赛的筹备和举办工作,为培育“一专多能”优秀学生提供专业成长机会;三是共同推进兼职导师指导学生制作参赛作品,指导学生大赛获奖20多个;四是通过全程参与赛会举办,拓展专任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经验;五是为广电传媒集团优先输送优秀毕业生。
3.打造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等推进合作方资源要素相互转化。2019年开始,与广州市公安局合作,每年资助10万元经费,开发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依托这个平台开展四个方面合作:一是将禁毒视频制作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师生禁毒宣传视频作业一经审核采用,可在抖音、快手、B站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迄今宣传视频阅读总量累计超过1亿次,扩大社区禁毒宣传力度;三是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四是师生禁毒主题视频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省市级大赛,获奖20多项。
4.合作开办“青年观点”评论栏目推进合作方资源要素相互转化。2020年,与《广州青年报》合作开办“青年观点”评论栏目,拓展了报纸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合作的新渠道。栏目围绕与青年生活相关的国内外热点事件、话题,遴选刊登学生优秀评论作业。通过该报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在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日报等新媒体客户端,今日头条、凤凰网等网站转发学生评论稿件,提升了广州青年报影响力,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广度、深度和温度的传媒人。
(三)达成“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质量,精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适应融媒体产业发展,特别是抖音、快手、B站、微视等视频号在珠三角地区的迅猛崛起,对短视频制作人才大量需求,在三线通联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新媒体影视技术制作能力。一是加大新媒体影视技术制作基本能力培养的比重;二是依托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等真实项目,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打造全天候新媒体影视技术制作条件,丰富学生技术实践经验;三是成立E.WORKER等多个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组建学生创作项目团队,市场化运作承接企业新媒体制作项目,共获资助资金65万元。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100%,专业对口率80%以上,优秀毕业生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腾讯大粤网等知名媒体就业。
三、成果创新点
(一)在人才培养理念上,前瞻性地提出“三线通联”
专业人才能力构成。针对国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侧重理论和文字编辑,能力构成单一,不适应融媒体产业对跨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对各类媒体及珠三角中小微企业实地调研基础上,构建了新闻采写与文案策划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视频制作能力“三线通联”复合型新媒体人才核心能力结构,并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在单一技能纵向梯级提升进程中,利用项目制无缝衔接,精准拆分整合大型项目,横向分解导入三线中的平行课程里融通完成,最后形成纵向三线梯进式贯通,横向三线相互融通的三线通联模式。奠定了传媒产业新业态发展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二)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基于企业真实项目,创新了“整合拆分”教学组织形式。依托广电传媒新媒体产业学院、广州(国际)影像大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承接企业、政府真实项目。围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根据真实项目特点,无法在单门课程中消化的大型项目,拆分至多门课程,课程间交互融合,混合式植入,共同完成任务;可以在单门课程中消化的多个单一项目,先整合成一个项目,再拆分成多次作业,最终完成项目。学生通过分部门、分岗位组建项目工作团队,参与项目调研、策划、执行、管理和效果测评,在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学习各类知识与技能,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三)在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上,创新了卓越媒体人才培养路径。一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孵化学生工作室,组合以学生专业兴趣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团队;二是通过作品择优遴选,参与科研课题、真实项目;三是针对学生团队技能特长,分类指导;四是市场化运作,鼓励学生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争取创业投资经费;五是建立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工作室参加国际、省市各类大赛。已形成以E.WORKER为引领的、优秀人才聚集工作室的良性运行。其中,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中,工作室成员占比90%以上;创业成功毕业生中,工作室成员占比70%以上;就业流向知名企业的,工作室成员占比80%以上。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育人和办学成效
在校生在广州广播电视台、广电传媒集团等大型媒体顶岗实习,月实习薪资平均达4000元,优秀实习生达8000元以上;学生获得国际、省市奖项40多个;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禁毒办等多家合作单位高度赞扬师生优异表现;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100%,专业对口率80%以上。毕业生对专业教学满意度达96%,对本专业教师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满意度评价达100%。2018年以来,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大于100%。2019年,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是全国第一,广东省唯一“一带一路”新媒体传媒类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高专专业;2020年,获批为广东省首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二)推广应用
2014年以来,广东省教育厅连续10多次介绍了本成果校企合作成效与办学特色;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家本科、高职同类专业来校交流学习;马来西亚城市大学10名学生来校参加培训。专业团队教师获得国家、省市奖项近20项。发起组建全国职业教育新媒体专业联盟,有广州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等国内外近50个成员单位。
(三)社会影响
2018年开始,与广州广电传媒集团合作主办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收到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院校学生作品、以及海内外影视爱好者作品近600部,赛事在业界影响逐年扩大。2019年,与香港浸会大学合作举办“香港电影技术工作坊”,共同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技术人才。2020年,设立从化莲麻电影技术分院、从化南平微电影学院,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受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委托,举办全国首期东西部对口协作培训班。2021年,承办广东省全矩阵数字内容制作与运营技术赛项(高职组)省职业技能竞赛,共计46所院校报名参赛。成果负责人李华担任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新闻传媒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电影评审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电影家协会理事。